随着封控区、管控区、防范区相继解封,已被按下“暂停键”的金普新区农业生产又恢复往日的喧闹。金普新区创新创业青年,七顶山街道拉树山村村民姜艳的手机响个不停,“有时间吗?来我家樱桃棚看看这果犯什么病啦?”“在家吗?帮我家陆地樱桃配点有机肥吧”……对村民这样或那样的咨询和求助,姜艳不厌其烦、热情的回应,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。这位40多岁的农家女,多年来一直扎根农村,以自家的农资店为媒介,向村里的樱农,以及石河、亮甲店等涉农街道的果农提供技术服务,被誉为“农资樱艳”的品牌项目,助力农业增产增收。
一、热爱乡村,扎根农业
拉树山村地处渤海金州湾畔,是个有着620户、1760口人的沿海渔村,村民世代以海上捕捞为生。2000年以后,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匮乏,渔民生活陷入困境。为解决大家的生计问题,村委会积极引导渔民弃船转产,到陆上发展大樱桃产业。姜艳与丈夫结婚后,看到村里的重大变化,以及国家对三农的重视,萌生了以农业为引领进行创业的想法。
在项目选择上,是种植大樱桃,还是以农业技术服务为切入口,姜艳认真思考,深入调研。经过深思熟虑,她认为种植大樱桃可行,但自家有10余亩地,对日后的发展有局限性,而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市场需求大,前景可观。于是,姜艳与丈夫商议开一家农资店,并以此为渠道,向果农提供技术服务。于是农资店成立了,这也是村里第一家农资店。
二、学习技术,把脉“问诊”
为了服务好果农,姜艳购买了农业技术相关书籍,认真学习;抱着一颗学习的心,她走出去向相关专家求教,借鉴种植经验;加入金州农广校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,主动了解现代农业发展形势,以及病虫害管理等相关内容,从不懈怠、勤学好问。“从不懂到懂,在农业技术领域我感觉自己一路成长。”姜艳信心十足地说,现在如果拿出一个叶片,她经过一番把脉“问诊”,就能看出是药害,还是肥害。
有一户果农家中的大樱桃从青果开始就烂,期间也询问了不少人如何解决,可一直未果。无奈之下,果农找到姜艳,告知事情的原委,并坦露未购买其农资产品别有想法,一定帮好好“诊治”。“没事,买不买我家农资产品不重要,我一定会尽心的。”姜艳前往樱桃园查看,初步认定是真菌性病害,高温多湿时易发病,建议适时松土,排湿气,配合些物理方法。临走时,她不忘提醒果农,如果两天病变没继续发生,就意味着有效果了。“谢谢,我一定照你的‘方子’做。”几天后,她再次来到园子回访,发现大樱桃的烂果病得到了抑制,果农连连向其致谢。
三、赢得信任,实现双赢
多年来,姜艳一直奔走在农业技术服务的这条路上,每当“问诊”后得到果农一声声发自内心地道谢,她都特别开心。以前不少果农来农资店购买所需肥料时基本都是指定产品名,而现在则是让她帮忙推荐;越来越多的果农邀请她帮忙“诊治”,姜艳完全赢得了果农的信任。
作为拉树山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成员,为实现持续增收,她积极推动大樱桃产业提质升级,指导果农加快品种更新换代。在其“农资樱艳”品牌的带动下,拉树山村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创建、新品种推广、农产品线上营销活动,拉树山村因此得到全国第九批“一村一品”大樱桃示范村镇的认证,所生产的大樱桃因此获“辽宁名牌农产品”,全村大樱桃总产量3000吨,产品畅销全国200多个城市,并进入港澳地区市场。
随着消费者对大樱桃的品质、口感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,果农对新品种技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,姜艳怀揣服务三农的初心,注重提高技术水平,同时以拉树山村为主,深入涉农街道、村屯,为他们提供农业技术服务,实现增产增收。